导弹轰炸机场,百万罢工频发,军队出现倒戈迹象,一夜之间,以色列似乎从“中东铁拳”变成了“风中残烛”。一个国家的崩溃,往往不会是突然倒地,而是逐步流血失控。在也门胡塞发射的高超音速导弹击中本古里安机场之后,犹太国家的连锁反应迅速展开:反导体系失灵,军令变得难以执行,罢工浪潮不断扩大,政坛也开始出现裂痕。
一句平时看似外部袭击的爆炸,实际上点燃了内部长期积累的政治和社会矛盾。在这个时刻,是被打疼了,还是被惊醒了?以色列似乎都明白了:自己就悬在悬崖边上,随时可能跌落。
导弹击中机场,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漏洞,更代表着战略上的全面失控。
8月17日,也门胡塞武装利用“巴勒斯坦-2”高超音速导弹,精准击中了以色列的主要门户——本古里安国际机场。这次行动不仅成功绕过以色列引以为傲的“箭式反导系统”,还导致机场一度瘫痪了三个小时,多家国际航班被迫改降,彻底打破了以色列“铁穹”空中防御的神话。
别小看这枚导弹,它发出的不是简单的报复,而是胡塞武装对以色列空袭也门的正面回应。这支小国家武装,借助伊朗的技术支持,正用一发发导弹把以色列拉进地区性对抗的泥潭。更重要的是,胡塞的动作已经不再是“打了就跑”的小规模行动,而是拥有跨区域远程攻击和反导压制的系统化作战能力了。
根据《纽约时报》的报道,这已经是胡塞自冲突爆发以来对以色列本土发动的第17次攻击了,之前总共发射了超70枚导弹,和20多架无人机。背后的战略想法,就是“你打我港口,我炸你的机场”,这一下子彻底打破了以色列在中东地区长期占据的“单方面打击优势”。
胡塞之所以敢开火,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在中东的控制逐渐减弱。现在美国把重点放在对抗中国、俄罗斯的战略上,也不太愿意为内塔尼亚胡的冒险行动买单。以色列的“战略护甲”正慢慢脱落,留下的,就是一个裸露在外的地缘孤岛。
亿万劳动者罢工,军政体系也出现了分裂,这个国家的内部已经出现了裂痕,逐渐走向瓦解的边缘。
如果说导弹失灵算技术上的问题,那接下来就是整个社会架构的全面崩裂。17日当天,全国掀起了百万人级别的罢工浪潮,特拉维夫有五十万人民走上街头,海法和耶路撒冷也都有人群大规模集结,人数都达到了历史新高。
示威者们不再只是高喊口号、挥舞标语牌,而是直接焚毁了利库德集团的总部,呼喊着“结束内塔尼亚胡”的口号,这已经不单是抗议了,而变成了反叛。
这场骚乱的起因,不再单单是“人质事件”或者“战争疲惫”,而是对整个政府合法性的质疑。总统赫尔佐格、前防长加兰特以及反对派拉皮德都罕见地出现在示威现场,连盖尔·加朵也站出来撑人质家庭。更让人震惊的是——军方也开始倒戈。
以色列总参谋长扎米尔联名41名军官,公开表达了对这场战争“没必要而且永远没尽头”的质疑。而预备役的召回率只有60%,也就是说有四成的士兵“拒绝重返岗位”。这在以色列这个全民皆兵的国家,实在是个前所未有的信号。
更让人觉得荒唐的是,国防部长卡茨为了打压军方那“独立的声音”,直接把扎米尔提拔的27位中高层军官都撤了职,结果引发了军政之间的矛盾彻底激烈起来。内塔尼亚胡的孩子甚至暗示军方在“谋划政变”。一个现代国家的军队和政府公开撕破脸,这不单是危机了,简直可以说是整个体系的崩溃。
战争搞垮了经济,政治逐渐变成孤家寡人,国家的未来也陷入了死胡同。
战争本身就像个烧钱的大黑洞,而现在以色列遇到的情况是——还没有打赢仗,国家就先垮了。据财政部的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GDP比去年同期缩水了1.2%,这是近五年来最差的一次表现。股市上已经蒸发了超过200亿美元,旅游业和航运业几乎都被扼杀了。伤口还在渗血,财政状况却已经快要见底了。
在军事方面,形势也不太乐观。现在有7.8万伤残军人,其中一半还不到30岁,前线士兵的心理问题和自杀倾向在不断增加。以色列军事康复中心的数据显示,这些伤员中有将近40%表现出PTSD的症状。可以说,这场战火正在摧毁一代年轻人的未来。
就在这时,内塔尼亚胡为了稳住自己的位置,不得不冒险坚持推行“掌控加沙城”和“边境无军事化”的方案,为了争取极右翼的支持。不过,结果却是——以色列的处境变得越来越不好,远离了之前的目标。
欧盟正式启动了《联系国协议》的审查程序,西班牙也呼吁对以色列实行武器禁运,而斯洛文尼亚则是直接禁止进口其定居点的产品。虽然美国没有彻底“断供”,但也开始转向卡塔尔进行调解,试图让局势缓和点。内塔尼亚胡那个“\"大以色列\"梦”,正把国家带向一个“地缘政治自我毁灭”的结局。
就连以色列军方都警告说,要是真的全面掌控加沙,可能会陷入那种“越战式泥潭”,得耗上一两年才能走出困境。而且,胡塞武装和黎巴嫩真主党正盯着边境紧张地盯着,多线作战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,风险明显升高。
联合国方面呼吁以色列立即停火,重新推进“两国方案”;而中国也在外交场合明确表达了立场,强调要通过对话协商来化解冲突,避免中东局势变得更加动荡不安。
结语
胡塞发射的一枚导弹,只算个导火线罢了。真让以色列陷入危机的,是战争思维方式和社会实际情况之间长久的脱节。一个国家或许能靠军力赢下战争,但那些得不到民心的胜利并不稳当;依靠盟友维系外交也挡不住内部的纷争。
以色列就像站在两个深渊边上:要是继续打仗,兵力会耗尽,经济也会崩盘;要是停战,极右翼的人群会分裂,政权可能会崩溃。这不是一般的左右为难,而是“前后皆亡”的境地。
从导弹击中机场,到百万的起义,再到军政阵营撕裂,这些都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,而是逐渐展现出来的真正问题在于,整个国家已经逼到战略、伦理和生存这三重交汇点,任何一步都可能左右未来十年的走向。
#盛夏健康养生季#
杠杆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